在我國上千年的瓷器發(fā)展史中,瓷器從最開始的青釉經(jīng)歷了豐富多彩的釉色變化,在這當中,各朝各代的匠人們創(chuàng)燒了各種璀璨矚目的瓷器品種,一度讓我國的瓷器走向了世界的巔峰。其中有一類瓷器品種的出現(xiàn)可以說是意料之外的,那便是高溫窯變瓷的燒制!
窯變,顧名思義,它在燒制過程中必然經(jīng)歷了令人意想不到的變幻,而后才能璀璨出窯。其形態(tài)極美,如燦若云霞般的釉色變化而令人驚艷,雖入窯一色,但出窯色彩卻千變萬化,或如大海怒濤,或如萬馬奔騰,或如彩虹絢爛多姿,從而被視為難得的藝術之作被人們所欣賞。
窯變瓷如今這么受歡迎,最初的時候也是經(jīng)歷了很久的尷尬期,才被人們滿滿接受的。
窯變瓷最初創(chuàng)燒于雍正時期的高溫顏色釉,本意是想仿造宋代鈞窯瓷器的,但是由于窯內的不確定因素一直沒有仿造成成功,但是古代燒窯師傅在燒窯過程中利用多種釉色施于一器之上,經(jīng)高溫烘烤后,部分釉料在燒造過程中自然流淌,相互交融,使得釉面呈現(xiàn)出色彩斑斕的窯變效果!
開始的時候這種變幻并不被當時的人所接受,甚至一度被認定為是瑕疵品,很多都做了銷毀處理。到了清代雍正和乾隆時期制瓷工藝不斷改進,窯火溫度控制的更為精確,燒制出來的高溫顏色釉更為精妙。
隨著社會審美的改變,這種帶有自然變幻的釉色之美,也逐漸被人接受,見慣了純正一色的單色釉瓷,這種豐富多彩的窯變瓷也另有一番風味,真是合于天造,厭于人意。
不同于其它色釉的瓷器,可以認為確定釉色,基本上在入窯的時候,基本都可以預料到出窯后的效果,但窯變釉則是經(jīng)過窯變自然形成的,每件瓷器在窯變過程中受到的細微差異,都會讓出窯的色釉產生很大不同,因此,可以說每件窯變釉的釉色都不相同,都是孤品,這種不可預料的美麗也越發(fā)吸引著更多的人為之著迷。
窯變釉瓷器在制作過程中,是將多種不同顏色的釉融合在同一種器型上,每個釉料熔點不同,在不同的溫度階段融合后自然流淌,互相交織,形成千變萬化的釉色變幻,或千絲萬縷,或星星點點,每一件都與眾不同,奇妙無比,屬于不可多得的瓷器珍品。
窯變釉釉色的釉色雖然千變萬化,但主要還是以紅釉為主,交融流淌著天藍、月白、綠、褐等雜色,猶如火焰般萬紫千紅。窯變釉瓷器能有如此多的釉色呈現(xiàn)自然少不了豐富的釉料,窯變瓷一般釉層一般要比普通瓷器厚很多,需要反復多次上釉才能成就。
第一遍施釉采用澆釉法,釉水要稀一些,待曬干后采用吹釉法。每件坯胎都要吹五到六遍釉,一般需要經(jīng)過兩天的時間才能真正完成,而每次施釉后必須曬干再進行下一次上釉,期間但凡有一次疏忽失誤,就很容易造成整器報廢,成品率非常低!
對于窯變顏色釉的敘述,《南窯筆記》中的描述應該是極為恰當?shù)模骸坝运珴?,全資窯火,或風雨陰霾,地氣蒸濕,則釉色黯黃驚裂,種種諸疵,皆窯病也。又有窯變一種,蓋因窯火精華凝結,偶然獨鐘,天然奇色,光怪可愛,是為是為窯寶,邈不可得?!?/span>